夏季的氣溫,可說是一年比一年還熱,時序來到七月下旬,本週六將迎來「大暑」節氣!到底這個週末的最高氣溫,會不會再突破新高創記錄呢?不管怎樣,大家還是來去麥當勞點一份可樂加大薯,邊吃邊吹冷氣卡實在🤣
天氣太熱,我會中暑嗎?
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發現,現代人的正常體溫已經不再是37℃,而是36.6℃。研究發現,19世紀以來,人的體溫每10年平均下降0.03℃,初步認為這與現代人新陳代謝率減慢、身體發炎減少有關。
我們的身體會自我調控體溫的穩定,但是遇到極端溫度的外在環境,還是會體溫失衡。這幾天動不動將近40度的氣溫,站在大太陽底下曝曬10分鐘,光用想像的就難以忍受。更何況在室外通勤接駁的上班族、體力勞動的藍領工人,或著是年長虛衰的老人家以及年幼的孩童,面對這樣炎熱環境,體溫更是難以維持穩定。
身體吸收環境熱能造成體溫升高,正常情況我們人體會藉由排汗及小便的方式,排除多餘熱能維持體溫穩定。但是當熱能進來的太多,身體散熱來不及時,體溫還是會一直升高,超過身體能夠承受的範圍,會造成發燒、頭暈、倦怠、煩躁、口渴的症狀,這就是一般俗稱的中暑,在中醫的分類稱作「陽暑」。
以現代醫學的定義來說,準確的名稱是「熱傷害」。根據衛服部國民健康署的網站,可大致分為熱痙攣、熱暈厥、熱衰竭、熱中暑這四大類。相關症狀就不贅述,大家可以參考衛服部國健署的文章:
熱傷害的種類,有什麼症狀?👈點按左邊文字
躲起來吹冷氣,就不會中暑嗎?
嚴格來說,吹冷氣是不會造成熱傷害這類型的中暑。但是,冷氣房與戶外是溫差蠻大的兩個環境,如果在戶外很熱,體溫升高流汗出,一下子就跑到室內吹冷氣,容易導致皮膚汗孔遇冷收縮,身體排汗散熱受到限制,反而不利於體溫的調控,造成身體低熱、頭暈、倦怠等症狀。這也是廣義中暑的一種狀況。建議在冷氣房內穿個薄長袖外套,避免冷空氣直接接觸皮膚,可改善溫差的影響。
那有人問說,我都沒有出門,整天躲在家吹冷氣,這樣就沒事了吧!
NO!NO!代誌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!
長時間吹冷氣,皮膚血管收縮,皮表血流量減少,這不僅代表你不太會流汗,同時皮膚的免疫抵抗力也會變差,整體的新陳代謝效率會下降,容易產生暈暈的、累累的,提不起勁的倦怠感,這在中醫的範圍,我們稱它為「陰暑」。這種陰暑,也有可能在室內因為飲水太少造成,畢竟「水」是調節身體血液、汗液以及新陳代謝的重要成分嘛!
中暑不舒服,我該怎麼做?
預防高熱中暑,除了避免曝曬以外,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!補充足夠水分,以確保身體的排汗散熱功能可以有效調節體溫。萬一不小心中暑了,有高燒或暈厥症狀,要立刻移動到陰涼通風處休息,補充水分且冰敷腋下跨下,能快速地幫忙降低體溫。不建議把身體浸泡在冰水桶,這樣會讓汗孔閉縮,反而讓排汗散熱功能變更差唷。
如果只是陰暑,或是頭暈、倦怠、煩躁、口渴、身體痠緊等比較輕微症狀,有些民眾會自己刮痧來處理,刮痧原理是藉由刮痧板的壓力,刺激表皮經絡的位置,讓皮膚微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,並幫助打開汗孔排汗,達到調節體溫的效果。刮痧看似簡單,但也暗藏一些眉角,正確的刮痧:要沿著經絡的位置往單一方向操作,由後頸到後背、由上到下,沿著脊椎兩旁的肌肉,這是足太陽膀胱經。由側頸到肩膀,由上到下呈現弧形軌跡,這是足少陽膽經。刮痧板放置的力道輕壓即可,重壓容易導致皮膚破潰損傷,造成額外傷口感染風險。
很多人中暑症狀常是反反覆覆,刮痧完還是覺得不舒服,中醫可以開立一些清熱解暑、益氣養陰的藥物來幫助恢復,常用藥物如黃柏、知母、竹葉、石斛、麥冬、黃耆、西洋參等。飲食方面可搭配綠豆湯清熱消暑,或是綠豆加薏仁湯幫助排除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