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

若要人不老,腸胃要顧好

相信這句話大家一定都不陌生「若要人不老,腸胃要顧好」
但是,到底要怎麼顧?就讓吳柏鋒醫師來告訴大家

還記得我們上一篇講預防中暑提到的黑糖珍珠鮮奶嗎?
沒錯!現在我們要來討論的是,飲食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影響!
從中醫的角度來講,食物的寒、熱、溫、涼屬性,是被大家所廣為認知的。
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,則重視食物的組成成分,以及這些成分進到身體裡面產生什麼樣的作用。其實這些觀念並不互相違背,就跟藥物進到身體裡如何產生治療效果,是一樣的概念。只是食物的性質相對溫和,比較不容易有明顯的副作用罷了。這篇文章我會盡量結合中醫與營養學的觀點,來幫大家更認識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。

好的食物一直吃,就一定會健康嗎?
著名詩文創作家徐志摩說:「數大,便是美!」數大便,就不美了
這句話不全然是對的喔!
坊間我們常常會聽到說,吃什麼什麼可以養顏美容、吃這個這個可以排毒祛病、吃那個那個可以長命百歲
尤其是地下電台要賣你金光霹靂黑藥丸的時候,更是講的天花亂墜!
我們每天都要喝水,但是大量超量的喝水都會中毒了,何況一般的食物呢!
所以重點來了!
最重要的概念就是「均衡飲食」

一天吃兩餐,可以算均衡飲食嗎?
現代人生活繁忙,一忙起來就經常忘記吃飯,如果是這樣子我還覺得情有可原,但是我門診就經常遇到習慣不吃早餐的患者,來診不是抱怨脹氣就是食道逆流,我常常跟他們說:三餐最不能缺的就是早餐!想想你前一天晚餐若約7-8點進食,睡一覺醒來起碼也經過10小時了,肚子已是空空如也,這時候如果不進食,要等到中午才吃飯,那身體為了節省可以使用的能量,就會讓腸胃消化道進入「怠速」狀態,減慢食物通過的速度。
若時間一久,腸胃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消化蠕動速度,只要你進食稍微多一點,腸胃的消化效率負擔不了,就會產生胃脘痞悶、脹氣、噯氣、泛酸等症狀,嚴重的話只要吃東西就肚子不舒服,甚至吃了就噁心嘔吐。
像這樣子的問題,經由中醫望聞問切,包含舌頭與脈象的表現,通常呈現出常見的脾氣虛衰、中焦氣阻、胃氣不降、肝木克土等辨證分型。除了情緒、壓力影響外,大多數的腸胃症狀都是飲食習慣不良造成的。
所以如果要問什麼是均衡飲食,簡單講就是:
「三餐定時定量」
「三餐定時定量」
「三餐定時定量」
很重要所以說三次!
養成早中晚固定時間的用餐習慣,可以幫助腸胃道維持規律的消化效率,
不建議經常餓過頭或吃太撐,尤其是現代飲食文化流行X99吃到飽,常常有人在1-2個小時以內就往嘴巴塞進超過自身負擔的食物量,假如你被老闆操過頭時會想偷懶,那同理你的腸胃也會一樣反應給你看的。
所以規律的進食習慣是保持腸胃健康的核心觀念!個人建議兩餐之間最好可以間隔5小時,這樣除了可以讓前面吃下的食物有時間進入下消化道之外,也可以讓胃部得到短暫的休息。
關於食物在腸胃道的消化時間,可以看這段影片:


那吃宵夜可以嗎?
不可以!!!
為什麼我說的這麼斬釘截鐵?門診曾經遇到一位國中生小弟,平常除了學校上課,放學後還得到補習班待到晚上8-9點才回家,愛子心切的媽媽,因為不捨小弟晚上餓肚子,於是經常準備一頓好料給他「補」一下,吃飽肚子撐著,都已經是將近10點的時候了
於是小弟經常抱怨肚子悶悶痛痛,常常晚上睡不著覺,這種情形就如同中醫《黃帝內經》裡面提到的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,腸胃不調引起的症狀,直接影響睡眠品質不穩定。所以小弟不僅肚子不舒服,也常常睡不飽,注意力難集中,學習效率當然大打折扣。
這些腸胃症狀雖然可以使用中藥很快的幫助改善,但重點還是在於飲食習慣的糾正,這樣才不會藥吃完了症狀馬上又跑出來。
我跟小弟的母親說,吃太晚又吃太多,是造成他肚子痛的主因,改變一下飲食習慣,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了。我建議他盡量晚上9點前吃完晚餐,9點後不再吃東西,如果時間難配合,那就吃得少一點,減為平常食量1/21/3
吃得早一點、少一點,我們的胃才有足夠的時間,將吃進肚的食物排空到12指腸繼續進一步消化。胃脘排空後,到我們睡覺時,才不會容易感覺肚子咕嚕咕嚕叫的,好像水很多的樣子。
看似困擾很久的問題,小弟只花了約兩個月的時間,調整身體、調整習慣,症狀不再出現,就從我這邊畢業,好好衝刺他的學業去啦!
那吃什麼比較好呢?
我們前面講過,任何食物就算是水,只要超過身體能負擔的量,就會造成傷害。所以我們先講定量的觀念,再來才談食物的選擇。
我們都知道食物要吃天然的最好,要是能夠有機、無農藥更是棒棒!不過農藥、重金屬殘留的食安議題,這不是我個人力所能及之事,這裡不談太多。這邊主要告訴大家怎麼簡單分辨天然食物與加工食物。
簡單講他原本食材長什麼樣,送到你嘴巴前的樣子也差不多,即是所謂的「原形食物」。原形食物是天然未加工過的食物,舉例來說:
鳳梨是原形食物,鳳梨酥是加工食物。
白飯是原形食物,米粉是加工食物。
小麥是原形食物,麵包、麵條是加工食物。
選擇天然食物,可以減少吃下肚的化學添加物。加工過的食品,多少都會添加防腐劑、修飾澱粉等化合物,雖然在法規限制的劑量下,這些添加物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,但法網恢恢,就是會有黑心宵小不按照規定來,食安問題就是這樣產生的
1.     甜食:
中醫典籍黃帝內經《素問·奇病論》說:「肥者令人內熱,甘者令人中滿。」大意是說,肥膩的食物容易使人生內熱,吃多了會上火;甘甜的食物容易使人中滿,吃多了會腹部滿悶、脹氣。
每逢喜慶節日,總會出現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糕餅禮盒,以及山珍海味大餐,再加上滿街林立的甜點下午茶,你是否有過吃完之後,就開始胃悶、脹痛的親身經驗呢?
一張圖看懂為什麼要戒糖這篇文章中提到:不管吃哪種糖,造成身體裡過多的游離糖,不只會升高三酸甘油酯,也生成脂肪肝,促進肥胖和高尿酸血症,進一步造成胰島素阻抗與糖尿病風險。



2.     茶:
特別是濃茶。濃茶中含有較多量咖啡因,有利尿跟提神的作用,但咖啡因也可能造成胃酸過多,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。還有茶鹼(xanthenes),研究證實茶鹼會減少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,使賁門閉合不緊,而且也會刺激胃酸分泌,提高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。


3.     咖啡:
主要原因是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多,如果身體合併下食道括約肌鬆弛、胃脘蠕動緩慢的問題,就會容易產生胃食道逆流的症狀。長期胃酸過多,易造成胃壁潰瘍,通常會伴隨胃痛,嚴重的潰瘍甚至會出現胃出血的狀況。患有胃疾者,建議還是少喝為妙。
回到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黑糖珍珠鮮奶,三個元素:珍珠鮮奶,剛剛我們提過了甜糖對消化道的影響,現在看一下鮮奶,市面上大多是用牛奶,牛奶偏屬弱鹼性,喝下去後可暫時緩解過多的胃酸,但由於牛奶富含蛋白質,在胃裡面消化蛋白質需要比較長的時間,胃酸得持續分泌來分解,所以牛奶減少胃酸分泌的效果有限,況且腸胃蠕動的效率沒有增加,導致胃酸還是容易越積越多。
再來看一下飲料中添加的珍珠,其實正確說法應該叫做「粉圓」才對,它主要是由一種叫做樹薯澱粉的成分所組成。有了簡單的認識之後,我們來看下面這則新聞:
手搖飲料的珍珠本來就很難消化


是不是有誇張!
雖然這是極端案例的報導,但是粉圓的性質原本就難以消化,所以喝珍珠奶茶可以增加飽足感、可以有充飢作用,是這樣子來的。
建議腸胃功能不是很好的人,應該少碰這類飲料喔!
除此之外,辛辣厚味的食物,例如麻辣鍋、沾芥末的生魚片,以及含酒精的飲品,容易增加胃壁黏膜表層的充血,如果胃壁原本就有發炎、潰瘍的情況,這些東西吃下去會更容易引發胃痛、胃出血的發生喔!
中醫談食物,會有寒熱之分嗎?
當然有!
從藥物偏性的概念延伸而來,中醫認為食物也有偏性,只是跟中藥性質比起來,食物的性質頂多只能算偏溫或偏涼的程度而已!那到底哪些食物可以分的出來寒熱呢?
偏溫熱食物
榴連、荔枝、龍眼、櫻桃、羊肉、麻油雞、薑母鴨、咖哩、韭菜、沙茶醬、辣椒、大蒜、蔥、薑、胡椒、奇異果、花生、堅果
偏涼寒食物
西瓜、冬瓜、香瓜、絲瓜、苦瓜等舉凡瓜類,水梨、蘆薈、椰子汁火龍果、香蕉、柚子、柳丁、橘子、大白菜
平性食物
木瓜、蘋果、草莓、芭樂、番石榴、楊桃、甘蔗、枇杷、芋頭、山藥、番薯、馬鈴薯、四季豆、豌豆、黃豆、蓮子、雞魚豬肉、蛋、白米飯
此處僅列出個人認為常見的食物做簡單分類,其餘更多繁複的食物品項,則有賴於臨床觀察其對人體作用的偏性作判斷。
此外,身體如果處於某些特定疾病狀態,也應根據當下的狀況選擇適當的食物。例如,
喉嚨痛發作時:不宜進食芒果、鳳梨、炸物、辣物,或調味過重的料理,因為這些東西容易刺激正在發炎的咽喉黏膜,可能造成疼痛感加重。

有的說法提到吃冰飲冷有鎮痛效果,這的確沒錯,但疼痛減緩通常只限於進食當下,吃完了容易再痛起來,而且冰冷刺激會使咽喉黏膜的血流循環下降,長期來講會使身體修復發炎損傷的效率變差喔!
過敏性皮膚病:不宜進食帶殼海鮮(蝦、蟹、九孔、淡菜、蛤蜊、蚵仔等)、芒果、蔥蒜、炸物、辣物,或調味過重的料理,皮膚性質類似黏膜系統,容易受到此類食物誘發過敏、發炎、腫脹。

帶殼海鮮講究新鮮,不夠新鮮的海產容易夾雜變質的蛋白,這些變質蛋白正是造成過敏的兇手;

芒果是屬於漆樹科植物,在芒果皮及表層果肉含有比較多量的漆酚,容易誘發過敏或接觸性皮膚炎,中醫典籍《諸病源候論˙漆瘡候》記載:「漆有毒,人有稟性畏漆,但見漆,便中其毒。喜面癢,然後胸、臂、脛、腨皆悉瘙癢,面為起腫,繞眼微赤。諸所癢處,以手搔之……。」就是在描述身體接觸到漆樹科汁液後引發的皮膚症狀。


人人都說香蕉好,有影嘸?

由於前陣子我們國內香蕉嚴重滯銷,有關香蕉的各種傳聞也甚囂塵上,例如吃香蕉能不能助消化?吃香蕉對骨頭好不好?會不會加重痠痛?
這部分可以參考我前些時候分享在臉書的文章⬇⬇⬇
以中醫的觀點,香蕉屬於偏寒的食品,因此體質偏虛寒者也應少吃。


結論
健康飲食的議題跟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,真的要細究起來,至少還得分成年人、老年人、幼兒童等來分類討論咧!何況還有減重方面、運動員菜單、安寧療護等特別領域,本篇文章僅盡我小小個人之力,整理臨床所見與自我讀書心得,幫助各位對於飲食保健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
延伸閱讀
你為什麼應該要戒糖。
《益生菌只對「腸道健康嚴重失衡」的大鼠有用,遵從健康飲食的大鼠並沒有從益生菌中受益,反而損害了記憶。》
http://technews.tw/2018/08/07/probiotic-brain-fog-severe-bloating-d-lactic-short-term-memory-bacteria-population/

粉絲團:按讚追蹤即時訊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