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中風後遺症 『快速中醫復健法』
腦中風是全民極需重視的重大疾病之一,分成「出血性中風」(占17%),「缺血性中風」占83%)兩種。依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,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,總共奪走11,846條寶貴的性命,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。腦中風後遺症絕大數病患都需要有人照顧,成為家庭與社會的沈重負擔。
中風後遺症有哪些
中醫如何治療
治療中風後遺症的方法有很多,目前比較常見的是中藥治療、針灸治療、運動治療三種。
中西醫互相配合治療效果比單一中醫或西醫更好是嗎?
腦中風屬於急性危險疾病,嚴重者容易危害生命,所以目前中風病人的標準流程,大多是發病後及早送到急診醫療救治,利用腦部影像確定腦梗塞或腦出血後,才能確定是否需要做血栓溶解或開顱手術,來幫助病人減低損傷。
目前在醫院,中醫介入治療腦中風的時機,大多是在病人住院後生命徵象(包含呼吸、心跳、血壓、體溫)穩定後開始,在臨床我們觀察病人治療的反應發現,單純中醫針灸或單純西醫復健,都能幫助病人恢復肢體活動能力,但是中西醫搭配:針灸加復健,病人恢復的效果是最好的。
門診治療的時候,我們看到有病人原本在其他醫院只有做復健治療,做了1-2個月雖然偏癱的手腳力量有恢復一些,但還是無法自己舉高,開始搭配針灸治療後,2-3次以後就看到偏癱手腳可以舉起來了。我常常跟病人解釋說,針灸治療是被動刺激,強迫你的腦神經接受刺激然後活化做反應;復健治療是主動刺激,利用我們的意志使大腦發出命令,讓受損的腦神經部位主動活化,加強肌肉運動的控制能力。
另外,根據國內的全民健保資料庫數據分析研究指出:中風患者積極接受西醫治療,可以減少58%再發生率,接受針灸治療則少50%再發生率,同時接受西醫與針灸,則減少61%;而且針灸越多,預防復發效果越好。
如何使用中藥治療
(1)補陽還五湯(有氣虛)
適用於中風後遺症,病人中風急性期過後,常表現正氣虧虛、氣虛血滯、脈絡瘀阻的狀況。用此方可達到益氣活血,祛瘀通絡的效果。
黃耆:大補元氣,氣旺則血行,氣足則血通。
當歸:補血活血,祛瘀而不傷正。
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地龍:通經活絡,與補氣藥相配,使氣血暢通。
(2)烏藥順氣散(無氣虛)
適用於口眼歪斜、肌膚麻木、骨節疼痛的症狀,功效順氣宣散、祛風化痰。適用於一切風邪乘襲、氣機壅滯不利之證。
麻黃、桔梗:用以祛風散寒,引藥上行。
川芎、白芷:善治頭面之疾、散風而活血。
枳殼、陳皮:利氣行痰。
殭蠶:通絡散結。
乾薑:溫經通陽。
甘草:調和中焦。
烏藥:通行鬱滯邪氣。
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
除了中藥以外,我們最常使用針灸來治療中風後遺症。針灸有分成頭皮針與身體針兩部分。
頭皮針:百會、神庭
百會:位於頭頂正中央,從兩耳到頭頂畫一條線,再從兩眉中央往頭頂畫一條線,兩條線的交接點就是百會穴。頭為諸陽之會,身體陽氣透過經絡匯聚於頭頂,刺激頭頂百會穴,可以醒腦開竅、升提陽氣。
神庭:頭額正中線上前髮際後五分處。「神庭穴」為督脈氣血上行會聚之處,可以安神、利竅,與百會搭配可穩定心智狀態。
身體針:
《黃帝內經˙素問˙痿論》提到:「治痿獨取陽明」。認為身體肌肉痿弱無力,都應該要選用陽明經的穴道。手三里、合谷屬於手陽明大腸經;伏兔、足三里屬於足陽明胃經。
手三里:前臂背面橈側,肘橫紋下2寸處,當陽谿與曲池連線上,曲池下2寸。可以通經活絡、調理腸胃。
合谷:手背第1~2掌骨間,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。可以疏散風邪、開關通竅、和胃通腸。
伏兔:位於膝蓋上6寸,大腿前面正中,按壓有酸脹感。位於大腿前隆起的股直肌處。可以祛寒濕、通經絡、利腰膝。
足三里:膝蓋下約四橫指、脛骨旁開一橫指處。正坐屈膝呈90度,手心對髕骨,手指向下,無名指端處即是該穴。可以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疏風化濕。
運動治療的示範
渡過中風的危險期後,必須接受積極的復健治療,否則只是延長生命,但生活品質卻是令人沮喪。特別是頭三個月的黃金恢復期。
除了醫院復健療程以外,在家也可以進行安全的肢體活動練習。
(1) 中風併發五十肩衛教:
手臂爬牆(前舉&側舉)、手臂後伸(毛巾輔助),每天抬高一點點,日積月累,則進步可觀。
(2) 腳踝穩定性的練習
在居家照顧方面,需注意床上及輪椅上的擺位,以減少不正常的肌肉張力和關節攣縮;
地板保持乾燥,避免滑倒;
浴缸、馬桶要增設扶手;
床墊不要太軟,以免病人移動不便;
協助病人使用助行器、手杖、便器椅時照顧者也要小心,在搬運病人或幫忙轉位時,要避免自己受傷。
常用保健茶飲
菊花決明茶
藥材:菊花3克、山楂10克、決明子12克(打碎置布包)、綠茶2克。 作法:藥材洗淨,鍋中加5碗水,放入決明子,以大火煮開,改文火煮15分鐘。再放入山楂煮10分鐘後,放入綠茶、菊花煮5分鐘,去渣。 適用:常常因血壓偏高而頭暈目眩者。若大便次數增加太多時,要考慮減量服用。飲食注意事項
1.食量宜清淡,多吃新鮮蔬菜和天然食品提高人體的免疫系統,如黑木耳,銀耳,蘑菇
2.注意不要吃太多的脂肪,生冷,辛辣食物。
3.防止便秘,大便乾結容易腹內壓增高,周圍血管阻力,血壓上升,導致腦動脈中風的破裂。
有中風症狀是否趕快放血急救?
以中醫觀點來說確實有這種說法,但大前提必須是能清楚判斷患者是缺血性腦中風還是出血型腦中風。若患者是缺血性腦中風,這種急救方式是可以應急,但我們還是會建議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為佳,因為民眾通常難以判斷患者是哪一種類型的中風型態。
而該如何從小地方發現自己或身邊的親友發生中風,可以熟悉一個口訣,這也是衛福部推廣的四字訣"臨微不亂"
「臨」時手腳軟:單側手腳無力,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(ARM)。
「微」笑也困難:臉部表情不對稱,或嘴角歪斜 (FACE)。
講話「不」清楚: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(SPEECH)。
別「亂」快送醫: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,立刻記下發作時間,通知119緊急送醫(TIME)。
那等待救護車來的期間,會建議缺血性的患者採躺臥的方式,避免症狀惡化再次跌倒或摔傷造成二次傷害,如果真的想要放血急救,應該於通知119之後,於十隻手指頭尖端,接近指甲的地方進行刺針放血,這就是中醫所謂的「十宣放血」,但再次提醒,這僅適用於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,若你無法判斷患者是哪一種類型的時候,切忌不要自行放血!
預防勝於治療
減少中風的發生,除了避免冷熱溫差的劇烈變化,做好保暖工作之外,你還可以這樣做:
1. 飲食清淡:少重鹹、少油炸、少甜膩,多吃蔬果高纖維食物。
2. 控制三高:平時量測血壓、血糖、血脂並做記錄,搭配有氧運動。
3. 戒酗酒、抽菸,遠離二手菸:過量飲酒易讓血壓居高不下。煙中物質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、血壓上升,也提高凝血和血栓的風險。
4. 定期健康檢查:40歲以上可每3年做1次,65歲以上建議每年1次。